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原标题:人民银行、人民银保监会联合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本报记者 吴婧 上海报道
银行“宽信用”或将全面发力。银行银保研究
2022年5月23日,监会加人民银行、联合力度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部署分析研究信贷形势,信贷部署推进当前和下一阶段信贷工作。投放
银行业首席分析师肖斐斐认为,人民区别于往次会议多在下半年信贷投放淡季,银行银保研究本次会议5月召开,监会加体现当前信贷的联合力度复杂形势。在4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背景下,部署同日两场会议充分反映货币当局对稳信用工作的信贷重视程度。
一位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投放虽然会议强调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人民背后反映的或是当前宽信用的阻碍之大,预计5月社融信贷依旧不乐观。
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投放
会议指出,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近期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基本盘。
肖斐斐认为,梳理比较2018年来人民银行组织的5次货币信贷形势座谈会内容来看,此次座谈会的会议规格更高,此次会议由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召开,过往均为央行单独组织,且两部委相关部门和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均有参加。另外,此次会议的参会机构更广。24家主要金融机构为历次会议最多,预计包括3家政策行、6大行、12家国股行和3家大型城商行。
在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的召开,表明了稳信贷的紧迫性;参会机构数量创近年来之最,突显了稳信贷的决心和任务艰巨。
研发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张一平认为,从信用端来看,受信贷需求不振的影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递遇阻,四月信贷总量持续低迷。尽管LPR调降与国务院“33条”试图激发信贷需求,但在企业盈利前景不定、居民就业收入增加受阻的当下,市场预期“宽信用”缺乏市场内生动力,难以兑现。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明确提出,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各主要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调动行内各方面力量,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强化政策传导。
在张一平看来,会议明确不同类型银行分工任务、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预示监管当局正引导银行“宽信用”全面发力。
肖斐斐认为,通过票据市场,可观察此次形势分析会带来的短期效果,5月24日,3个月期限国股银票转贴利率由上一日的1.12%迅速下行至0.13%。此外,5月政府债券发行明显上量,截至5月24日,万德数据口径政府债券当月净发行量已达1.1万亿元左右(2021年5月净增量为6700亿元)。总体而言,供给政策先行引导下,预计5月社融存量增速有望企稳回暖,后续信贷需求的渐次修复有待于防疫效果和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
强化重点领域支持
会议强调,金融系统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围绕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肖斐斐认为,商业银行在下阶段信贷投放方面或更多享有激励相容和决策自主,这也有益于银行更好在扩量与风控、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决策。
会议提出,要落实政策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要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
在赵伟看来,扩增量重点支持的领域,与近期国常会等基本一致,包括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重点领域,及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等薄弱环节;而稳存量可能重点指向城投平台、房地产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人民银行召开的全系统货币信贷形势分析电视会议中提到,人民银行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与金融机构共同担负起金融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重任。
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认为,考虑到2021年11月央行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信用贷款提供40%的本金支持;2022年1月央行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支农支小再贷款合并,共同使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4000亿额度。若按额度4000亿、本金支持40%为基数,增加一倍后,额度可达8000亿、本金支持80%。随着本金支持比例的扩大,普惠小微的风险将主要由央行承担,有助于商业银行投放普惠小微贷款的动力。
稳信贷只有“水”还不够,还需要“面”。赵伟认为,积极挖掘新项目、主动释放需求是关键。当前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现象突出,一方面是需求不足、银行缺少新项目,另一方面,部分领域信用风险上升导致银行放贷谨慎。除了持续降成本激发需求外,积极挖新项目储备、促消费、稳地产等需求措施已在路上。
(责任编辑:时尚)
-
高频数据显示,自11月11日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发布以来,旅游热情被大幅点燃,商旅出行和线下观影正在缓慢复苏。不过,鉴于疫情在部分地区扩散蔓延加快,地铁人流仍显疲弱,工业生产全面回暖还有待时日 ...[详细]
-
楼市拖累基建疲弱,发改委喊话下半年基建:一批重大项目及早开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进入8月,又到了基建传统淡季,钢铁行业在炎夏中却感受到了汹涌寒意。“目前钢铁行业进入全行业亏损,亏到何时还看不到头、何种程度还不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8月17日下午消息,腾讯控股今日发布2022年度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1340亿元,同比下滑3%;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滑5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281亿 ...[详细]
-
我国城市超1/3家庭有托育需求,婴幼儿无人照料成阻碍生育首要因素
2022年8月17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8月16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共计17个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详细]
-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夏宾)23日下午,“2022论坛年会”在北京正式闭幕。三天会期,全球近400名重量级嘉宾出席,其中也包括中国部委官员,围绕当前经济金融热点话题交流讨论,向外传递出中国经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财联社8月17日讯记者 李洁)债务重组方案迟迟无进展的600466.SH),近几日股票却连续上涨。截至8月17日收盘,蓝光发展报收1.89元/股 ...[详细]
-
作者:赵建历史上第一次,在经济下行周期房地产不仅没有扛起稳增长的大任,反而成为经济的拖累。当前房地产问题仍然在发酵中,房价下跌、成交萎缩、楼房烂尾、银行坏账、断贷断供以及地方政府财政严重吃紧等问题,或 ...[详细]
-
8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87场新闻发布会上,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韩新星介绍,截至8月17日12时,相继判定密接人员18人,涉及该区人员均已隔离观察,涉及 ...[详细]
-
10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6%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引领经济复苏
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较9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9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我国高技术制造 ...[详细]
-
热搜!老师在线授课,“喵星人”意外5次入镜,公司:影响老师形象,加上有迟到行为,开除!
每经编辑 杜宇老师在线授课,猫咪突然蹿入镜头,一教育公司指责老师该行为影响老师形象授课期间做与授课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浏览无关网站等行为),判定为B级违规,加上此前迟到10分钟的B级违规,罗某被升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