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亚太IT业就业增长最快,就业最多是农、林渔、制造业
30年间,亚T业业增渔制亚太地区各个产业,长最就业机会在哪里增长?快业又在哪里减少?
当地时间29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2022年亚太地区就业及社会展望:反思产业战略,最多造业促进以人为本的农林未来就业》报告(下称“报告”),在其中首次梳理了亚太地区1991-2021年30年间各个产业的亚T业业增渔制就业情况,报告显示,长最亚太地区就业人数最多的快业三个部门分别是农业、林业和渔业以及制造业。最多造业同时,农林2021年,亚T业业增渔制亚太地区共有11亿人从事于批发和零售贸易,长最占该区域19亿劳动力的快业60%。
而虽然亚太地区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服务产业的最多造业就业增长是最快的,但2021年仅有940万人从事于该产业,农林仅占就业总人数的0.5%。
亚太地区大多数就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ILO在报告中表示,亚太地区劳动力集中的产业的工作往往有以下特征:劳动生产力有限,工资微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稳定性和收入保障低。从事于这些产业的劳动力大多缺乏社会保障,而且他们的工作往往是非正式的。
ILO高级经济学家兼报告主要撰写人埃尔德 (Sara Elder) 表示:“虽然亚太地区的经济在过去半世纪间持续增长,但实际上,该区域大多数劳动力仍然在从事‘亚洲奇迹’并未惠及的传统产业 。”
分行业看,ILO数据显示,2021年,亚太地区农业部门的就业份额为30%(约5.63亿工人)。其中,农业部门的就业地位在南亚较为突出——占该地区就业总人数的41%。南亚男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和女性中近五分之三的工作岗位源自农业部门。
而制造业则是女性和男性非农业岗位的最大来源,紧随其后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对妇女就业来说,教育、住宿和餐饮服务活动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活动较为重要。对男性来说,建筑业和运输业是所有次区域男性的其他主要就业来源。
在制造业中,各细分行业的发展并不均衡。2021年,该地区制造业中近四分之一的工人从事服装制造,这也成为制造业中最大的就业来源。ILO数据显示,服装部门拥有就业总人数的3.8%(7100万工人)。另外,六分之一的制造业工人受雇于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九个工人中有一个从事其他的制造业,这包括机器和设备的维修等。
总的来说,上述三个制造业分部门占据亚太地区制造业就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南亚,这三个分部门占制造业就业总人数的62%,在东南亚占60%,在东亚占44%。这三个分部门也是这些地区就业率最高的三个部门。
从年龄层和性别来看,年轻工人在服装制造以及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中的代表性特别高。这两个行业也是妇女的重要雇主。妇女人数较多的其他制造业分部门包括食品、饮料和烟草以及橡胶和塑料。但只有在制造业中的服装和电子行业,妇女才占据大多数。
从趋势上看,近年来,各大行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繁荣和衰退的更替。
从1991年至2021年,农业以及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服装)制造业出现了就业的长期收缩。自1991年以来,已有1.75亿人离开了农业部门。服装行业的就业人数则减少了240万。数据显示,服装行业的就业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推动的,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东亚的服装就业人数几乎减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亚和东南亚的服装行业一直在增长,为女性带来了重要的就业机会。
同期,亚太地区就业增长最快的十个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IT)和其他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房地产活动;出版、视听和广播活动;仓储;住宿和餐饮服务活动;建造;电信;财务活动;以及邮寄和快递活动(按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
其中,IT和其他信息服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2%,邮政和快递活动为3.4%。相比之下,该地区整体就业年增长率为1.2%。
区域劳动力市场尚未全面恢复
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已从疫情的影响中部分恢复,但全面恢复仍需时日。据ILO预计,该区域2023年的就业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具体而言,ILO报告显示,2022年亚太地区的就业人数相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增加了2%,这意味着2020年间损失的5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得到了恢复。
不过,2022年,该区域仍缺乏2200万个就业岗位,与倘若未发生疫情的情况相比,就业缺口达1.1%。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总工作时间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且2022年的失业率相比2019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达5.2%。
其原因在于,该地区的经济活动还没有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2022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最新预测比疫情前的预期低近6%。这一差距预计在2023年将保持不变,这表明危机的累积和挥之不去的全球不确定性正在产生长期的影响,包括对该地区经济的严重结构性影响。
其中,通货膨胀上升是最新的重大挑战。虽然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疫情似乎基本得到控制,但高企且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损害了消费者和企业的购买力,从而威胁到生计并阻碍了经济复苏。
在该地区的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中,通胀率已经大幅超过了各自中央银行设定的目标值或目标范围。例如,泰国2022年9月的通货膨胀率为6.4%,远远超过泰国银行1%-3%的目标范围。该地区的一些政府已经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以帮助缓解生活费用的压力。然而,这些一揽子计划不能完全弥补该地区家庭正在经历的私人消费成本的增加。对于企业来说,其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也随之上涨。
在各类商品中,能源价格的飙升格外令人担忧。2022年第三季度的国际天然气价格是2019年的六倍多,煤炭和石油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增长。总的来说,由于环境和经济因素,该地区高度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供应,这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在亚太地区,相比能源进口国(如进口天然气的日本、韩国和泰国),能源出口国(如出口天然气的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更有能力缓冲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百科)
-
美元兑韩元汇率)韩元缘何能上演逆袭好戏?对于韩元多头而言,近来收获的利好显然不少。一方面,尽管美联储官员依然措辞鹰派,但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势必即将放缓,美元近来的强势低位已有所动摇。ICE美元指数本月 ...[详细]
-
美联社6月16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在这两年经历了新冠大流行、经济波动以及汽油价格飙升致家庭预算遭重创等动荡,美国人民“真的、真的很沮丧”。但他强调,美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能力克服通胀”,美 ...[详细]
-
美联社6月16日消息,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在这两年经历了新冠大流行、经济波动以及汽油价格飙升致家庭预算遭重创等动荡,美国人民“真的、真的很沮丧”。但他强调,美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能力克服通胀”,美 ...[详细]
-
目前,国内消费正处于承受新一波疫情冲击的艰难复苏中。回顾过去两年,许多本土品牌化危机为机遇,品牌力与销售额都获得快速发展,最为明显的便是“国货崛起”。国货品牌崛起的背后,是我国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结果 ...[详细]
-
广东农业农村厅:强化对非法擅自放生外来物种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近日广受关注,而擅自放生外来物种的行为引发颇多讨论。澎湃新闻注意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在答复政协委员《关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环境的提案》时指出,下一 ...[详细]
-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17日上午在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6月17日上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11时许,下水命名仪式开始 ...[详细]
-
来源:国际金融报部分美国媒体与政客长期勾连造假,积极传播虚假信息。美国知名报纸《今日美国报》16日承认,该报一名记者存在严重的新闻造假行为。造假记者名为加布丽埃拉·米兰达,是该报的重点新闻记者。该报收 ...[详细]
-
据“西闻进行时”微信公众号消息,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在南京正式投运。新工厂投产之后,产能将提高近2倍,生产效率提升20%,柔性生产能力提升3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空间利用率提升40% ...[详细]
-
2022金融街论坛边会:平安基金董事长罗春风分享ESG框架下的责任投资
11月23日,2022论坛边会活动——“首届国家‘双碳’战略与ESG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平安基金董事长兼CEO罗春风以视频形式出席活动,并发表题为《ESG框架下的平安责任投资》的演讲,与来自国内 ...[详细]
-
快讯:指数冲高回落创指涨幅收窄至0.6% 新能源赛道全线爆发
6月17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盘中冲高回落,沪指、深成指先后翻绿,创指涨幅收窄至0.6%。板块方面,新能源赛道全线爆发,上游原材料有机硅、锂矿股掀涨停潮,发电侧光伏、风电纷纷冲高,特高压、电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