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找准航向(全文)
2022年4月15日-17日,吴晓以“行稳致远,灵百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变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2022年是局中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十周年,找准也是全文五道口办学四十一周年。4月16日上午,吴晓在论坛开幕式之际,灵百举办了清华五道口校友发展论坛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大变
本届论坛还特别举办了《笃行奋进,局中传承创新——清华五道口2012-2022》新书发布仪式,找准这本书展现清华五道口新十年的全文发展,更记录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吴晓十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首任院长吴晓灵向大会发来视频寄语。灵百吴晓灵表示,大变因改革而兴学,为改革育人才,五道口办学四十一载,获得了“金融黄埔”的美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之后,不负重托,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吴晓灵指出,教学和研究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要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定力,要更加认真地面对中国的经济金融现实,认清金融是服务业的定位,彻底摆脱自我循环的歧路,为经济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遗憾,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只能通过在线方式参加《笃行奋进,传承创新——2012-2022》新书的发行仪式。
记得去年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我们共同见证了《五道口纪事(1981-2012)》的发行。两本书一脉相承地展现了五道口办学四十一年风云际会的历史进程。
《五道口纪事(1981-2012)》让我们重温了五道口金融学院创建的峥嵘岁月。为了尽快地为中国金融改革培养高素质的人才,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东升乡卫生院的小院中建立了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以陈岱孙先生为首的四大学术顾问,以丁鹄先生为首的人民银行八大研究员,以刘鸿儒先生为首的金融界的导师、老师为学院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奠定了中西结合、联系实际的发展道路。是先生们忍辱负重、严谨治学、献身教育、锐意改革的精神为道口人打下了“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精神底色;是先生们教授的经济金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想工具;是业界导师、老师带来的实践经验和改革问题让我们在校的学子有了思考和介入金融改革实践的机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为每一个有奋进心的青年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五道口涌现了许多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人才,获得了“金融黄埔”的美誉。
然而,特殊时期的教育形式总有其发展的局限。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逐渐提高和加强,花盆式的培养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接轨正规教育体系,让金融人才吸取多学科交叉的知识,成为五道口金融教育的迫切任务。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和清华大学党委以发展的战略眼光开始了合作的探讨。2012年3月29日成立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一个独一无二的学院命名方式是行校合作的结晶,强强联合的合作会让一株花盆中的树苗在清华园中长成参天大树。
今天发行的新书把我们带回了五道口二次创业的历程。融入清华园的艰辛历历在目,汗水浇灌的果实颗颗闪烁,它证明了行校党委决策的英明,证明了教育与业界合作的优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负重托,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五道口金融学院继承了五道口的传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获得了老校友的认可,获得了金融业界的认可;五道口金融学院注入了清华精神,沐浴着清华之风,朝气蓬勃开拓创新。
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让五道口学子心胸更为宽阔,责任更为担当。以伏后明为代表的奔赴西藏边远基层的学生,突破了道口学子就业于金融业和大城市的惯例,用金融学知识服务于基层的民众。众多的毕业生以视野与能力的提升助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理论与实务结合、产业与金融结合、境内外教学结合、多学科交叉教学安排,专业硕士金融安全、金融科技、技术转移方向的安排,金融EMBA、金融MBA、全球科技与金融发展学者项目的拓展,使得学院的教学更贴近实践的前沿,与国际金融人才的交流更为通畅,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五道口金融学院成了经济金融从业者人生最佳的加油站。
在学术、政策、市场的交汇点上,秉承顶天立地、探索真理的研究理念,学院的学术研究、政策研究也渐入佳境,金融智库建设逐渐成型,在国际金融学术方面的影响也不断扩展,希望学院能成为联通中国与国际金融界与学界的民间桥梁。
今天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我们的国家一样又站立在新的历史关口,经济金融形势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和研究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要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定力,要更加认真地面对中国的经济金融现实,认清金融是服务业的定位,彻底摆脱自我循环的歧路,为经济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金融因交易需求而生,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从高高的宝塔尖走向万物生存的大地,从解决问题入手开展工作和研究是我们经济金融工作者和学者的历史使命。希望我们学院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找准航向,茁壮成长!
(清华五道口)
(责任编辑:娱乐)
-
编辑/文多 “《卿卿日常》热度破10300!”11月22日,《卿卿日常》在官微发布庆祝消息。这已经是爱奇艺IQ,股价2.43美元,市值20.93亿美元)今年以来第4部热度破万的自制剧。值得注意的是,自 ...[详细]
-
酒吧可以重开,餐厅营业限制时间将从22时延长至24时。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由于疫情缓和,19日香港将放宽第二阶段社交距离措施:酒吧可以重开,餐厅营业限制时间将从22时延长至24时。当 ...[详细]
-
前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4.6亿元 同比增长0.6%
已开通新线581公里,其中高铁358公里。今年以来,铁路建设科学有序推进,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平稳运行。1至4月,全国铁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4.6亿元,同比增长0.6%,已开通新线581公里,其中 ...[详细]
-
5G手机和4G手机比怎么样?OPPO 5G首席科学家唐海:上了一个台阶
新浪科技讯 5月17日下午消息,今天是世界电信日,同时中国的5G牌照发放也即将迎来三周年。今天的《财之道》栏目邀请了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涌,OPPO研究院副院长、首席5G科学家 ...[详细]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未来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会更强 建议推进TLAC工具的外源补充
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高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21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更好建设金融稳定长效机制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讲话。宣昌能表示,从国内看,近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详细]
-
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减免国有企业租金涉及近2.1亿元,纾困政策惠及企业近5000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施诗 上海报道5月17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就临港新片区助企纾困的情况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提问。吴晓华表示,5月初,临港出台 ...[详细]
-
#女子80万存3家村镇银行29天无法提现#登上热搜 网友:相信法治社会
今日,#女子80万存3家村镇银行29天无法提现#这一话题登上热搜,相关银行做出回应称,系统正在维护。据报道,近日河南,市民白女士在4月19日取钱时,发现银行提示系统维护无法取款。白女士表示,她将父母和 ...[详细]
-
放松的城市包括杭州、成都、海口、难进、苏州、无锡、兰州、福州、郑州、南昌等连续三日,在南部、中部和东部,至少已有三个楼市基本面较好、一季度房价率先企稳的热点城市,相继优化了楼市调控政策,并且政策发力点 ...[详细]
-
新华社快讯: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30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3.4美元,收于每盎司1736.3美元,跌幅为0.77%。 ...[详细]
-
作者 | 晓阳编辑 | 周烨中国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进程中,曾发生过不少轰轰烈烈的商业大战。从争夺出行市场、美团饿了么外卖大战,到共享单车领域曾打响的“”争夺战,都曾吸引无数资本、创业者涌入,诞生了一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