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元寿险市场拟开展长护险保险责任转换试点 专家称险企与被保险人有望双赢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市场迎来重磅利好。元寿有望10月26日,险市险保险责险企险人《证券日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场拟长护银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近日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开展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转《意见稿》对人身险行业的换试发展有积极意义。从险企角度来看,点专“转换”功能有利于提升寿险产品的被保吸引力,也利于提升长护险的双赢销量,将促进两大险种发展;从被保险人视角来看,元寿有望寿险客户会有更多的险市险保险责险企险人选择权。
明年1月1日起拟开展试点
《意见稿》提出,场拟长护自2023年1月1日起开展转换业务试点,开展试点期限暂定为两年。任转经营普通型人寿保险的换试人身保险公司均可参与转换业务试点。
《意见稿》的下发对人身险行业开展业务有较大影响。目前,寿险业务是人身险公司最主要的保费收入来源。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寿险原保费收入为2.36万亿元,占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的75.5%。今年前8个月,寿险原保费收入为1.88万亿元,占比增至77.3%。从长护险来看,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0年人身险公司长护险保费收入约为123亿元。
“《意见稿》下发后,被保险人将会有更多选择,使得保单效用最大化,被保险人若选择转换也增加了消费者对长期护理险的支付能力。同时,转换增加寿险产品的吸引力,既有利于寿险产品的销售,也有利于长护险市场的发展。”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意见稿》实际上是给予寿险客户更多的选择权,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打通了寿险产品责任和长护险产品责任,对提升长护险的公众认知和产品销售有正面效果。
责任转换方法包括保单贴现法和精算等价法。《意见稿》提到,人身保险公司要在充分评估公司人寿保险产品特点、长期护理保险经营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审慎选择责任转换方法。鼓励各人身保险公司选择使用保单贴现法开展转换业务试点,加大对失能人群的保障力度。
就险企关注的转换方法,李文中解释称,保单贴现法适用于已经进入护理状态的寿险保单被保险人,而精算等价法适用于未进入护理状态的寿险保单被保险人。首先,前一种情形下的转换申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相对于后一种情形要小,保险公司更好防控。其次,前一种情形下寿险保单的被保险人已经处于护理状态,面临的护理服务财务压力大,但是手头持有的寿险保单又没有达到赔付条件,如果可以将这样的寿险保单未来的保险金贴现来缓解护财务压力,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寿险保单的价值,改善和提升被保险人的生活质量。
周瑾表示,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保单贴现法责任更清晰,赔付率、赔付成本相对更确定,而精算等价法要基于很多精算假设和模型来预估赔付,经营风险相对较高。
试点方案需科学设计
《意见稿》要求,人身保险公司要根据通知的有关要求科学设计试点方案,试点方案向银保监会报告后即可实施。试点方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参与转换业务试点的可行性分析,责任转换方法及适用人寿保险产品,转换业务发展规划,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等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有关情况,提供护理服务有关情况,信息披露有关材料等。
在李文中看来,对于险企来说,一是要改善提升护理服务给付的吸引力,否则即便寿险产品中内嵌了转换选择权,也很难吸引消费者主动申请转换,结果使产品慢慢失去吸引力。二是被保险人以健康体身份申请将寿险保单转换长期护理险保单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需要做好转换申请的审核。
周瑾则表示,对于险企而言,长期护理险的赔付成本与人口年龄、健康水平以及护理的各项成本有关,这方面我国的数据积累不足,未来护理服务的成本很难预测并锁定,因此会给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保险公司在设置转换规则时要特别关注。
《意见稿》还提到,银保监会要充分总结转换业务试点经验,研究扩大转换业务适用的产品范围,健全监管制度,推动转换业务稳健发展,不断扩大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供给能力,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行业力量。
过去几年,长期护理保险保费增长情况并不太理想。在李文中看来,主要原因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由于长期护理保险本身的护理属性不突出,导致其缺乏吸引力。此外,由于缺少权威的失能鉴定和护理服务质量评定标准也让一些被保险人对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心有疑虑。
周瑾表示,此前监管机构和险企都曾尝试在市场上推广过长护险,但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更关注投资回报和产品分红,且当时对老龄化进程的认知也不够充分,所以市场反应平平。近年来,消费者更注重养老和健康的风险保障,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对于养老和健康的关注度迅速提升,在此次《意见稿》的引导下,长护险将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最后,在监管方面,《意见稿》要求,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要密切关注转换业务试点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和督促人身保险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操作流程和内控制度,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此外,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要高度重视反映转换业务问题的投诉举报,及时调查核实,依法严肃处理夸大、不实宣传转换业务及监管政策,欺骗、误导投保人申请办理转换业务,私自印制宣传材料等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暂停涉事人身保险公司开展转换业务试点。
(责任编辑:休闲)
-
押注新能源的副作用?汇添富优选回报基金单日跌9%,比股票都惨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欧元区PMI创20个月新低,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最大经济体德国萎缩加剧
欧元区PMI创20个月新低,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最大经济体德国萎缩加剧来源:华尔街见闻 王眉随着企业报告业务状况恶化,以及与能源成本飙升相关的价格压力加剧,欧元区经济衰退即将到来。政策制定者面临的 ...[详细]
-
拆除iPhone 14部分产线?富士康内部人士:对生产无太大影响 转产高端机型
中证网讯记者 张兴旺)据媒体报道,受iPhone 14销量不及预期影响,郑州富士康拆除iPhone 14部分产线。9月23日,据富士康内部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有部分iPhone 14产线升级为生 ...[详细]
-
中国网专讯:9月22日,河北省各地棉花采摘、加工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着,但受近期期货行情影响,各地籽棉收购价格略显不同。唐山:当地某棉企负责人表示,近期当地籽棉价格有所上涨,由开秤价格4.05元/斤上涨 ...[详细]
-
“红通人员”冯卫华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法所得没收案一审开庭
来源: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倪弋、薄晨棣、李楠楠)2022年11月22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党委原副书记、调研员、上海市新杨工业园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 ...[详细]
-
算“锂”狠再现!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再次飙升至51万元/吨,新能源车价又要涨?
超50万元/吨的算“锂”狠又出现了!据发布的数据,9月2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2500元/吨,均价报51万元/吨。这一价格,已逼近今年3月上海钢联统计的电池级碳酸锂51.7万元/吨均价。《每日经济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沈明高: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货币政策加速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9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证券日报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合力打造的2022新浪财经海外投资峰会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纳斯达克、新交所、香港贸 ...[详细]
-
来源:华夏时报华夏时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增资获批不过一月有余,就拟出清同方全球人寿全部股权。8月31日,同方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对于拟转 ...[详细]
-
8月中国研发指数CIRD升至122.1 专利产出规模快速增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邱德坤)9月22日,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智慧芽中国研发指数CIRD 2022年8月月报》显示,8月中国研发指数CIRD升至122.1,即当月中国研发创新活动的整体体量相较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