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江南布衣?
炒股就看,又江衣权威,南布专业,又江衣及时,南布全面,又江衣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南布
江南布衣在产品开发层面欠缺考虑,又江衣而市场监管层面也存在缺口
文 | 《财经》记者 辛晓彤 马霖
编辑 | 余乐
江南布衣童装品牌jnby by JNBY再次陷入设计争议。南布
有网友日前指出,又江衣江南布衣出售的南布一款童装(头图所示)上出现疑似罂粟果实的图案;另一款连衣裙上印着两个人坐在鸟背上,另有一个人用脚勾住鸟脖子,又江衣仿佛要跌落的南布样子,英文配文:“我很害怕,又江衣我希望他们停下来,南布我不想这样掉下去,又江衣不!!!(I’M AFRAID! I WISH THEY WOULD STOP. I DON’T WANT TO LAND. NO!!!)”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5月31日发布通报称,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童装图案进行现场检查,现已责令该公司对相关问题童装509件做下架处理,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并依法严肃处理。
对此,江南布衣并没有做出回应。《财经十一人》多次致电江南布衣创始人、CEO李琳的办公室,均无人接听。
消息爆出后,江南布衣的股价不跌反涨。6月1日收盘,江南布衣股价上涨6.37%,报收9.18港元。
这已经不是江南布衣第一次因“诡异”的童装图案上热搜了。2021年9月,网友爆出江南布衣童装印有疑似宗教、邪典、种族歧视之类的图案,部分衣服上印有“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和“Let me touch you(让我抚摸你)”等标语,引起消费者不适。江南布衣将产品下架,并发表公开道歉信,了结此事。
时隔不到一年再次登上热搜,网友也不禁疑问,究竟是江南布衣的设计审查不严,还是市场对童装的监管不到位呢?
问题出在“公司文化层面”
运动品牌资深从业者林子诚认为,江南布衣的童装出问题,要负责任的肯定不止是某个设计师。“一个设计图仅公司内部可能就得经手二十人,到订货会上可能有上百人。”林子诚有朋友在安踏、李宁、鸿星尔克等运动品牌从事企划、设计工作,他向《财经十一人》还原了服装从创意到面市的全过程。
一件衣服从创意到成型要经过企划部、设计部、品牌部的通力合作。首先,企划专员在搜集和分析各品牌销售数据后,做出企划案,例如需要多少个SKU、版型如何、配色怎么讲究、流行趋势如何等。
企划落地后才能交给设计。设计部门拿到企划案后,开会商讨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公司的品牌部也会参与,从消费者眼光、市场动向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进而做出设计提案。林子诚表示:“这一版提案需要各部门的总监都通过,有些可能还需要公司负责人通过,才能送去工厂打样。”
设计师拿到样品后基本都会进行微调,往往第三稿才接近成品。“当然,如果某位领导突然觉得‘之前没发现这个问题啊······方向好像错了’,打回企划案重做也不是不可能。”林子诚说道。
成品在推向市场之前,还会经过“一选会”和“二选会”,也就是经销商参与选货,这里面又会提出很多修改意见。之后才是订货会,经销商、电商部门等会来看,决定要不要下单。“只有他们认可了,产品才能真正走向市场。”
“很多环节都能阻止产品面市,只能说江南布衣自身审查不严。”童装设计师不器表示,她此前供职于杭州一家童装品牌suntomorrow。“江南布衣作为一个上市集团,设计部门团队庞大,招聘要求高,专业度在服装行业也是首屈一指,现在出了这种事儿,而且还不是同一批货,应该上升到公司文化的层面。”
被监管忽略的图案设计
公司内部的层层关口没有卡住问题设计,市场监管的力量为什么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呢?
不器告诉《财经十一人》,童装生产有严格的国家标准,但国标更多的是针对物理和化学层面,例如禁止装配尖锐扣件、禁止绳带过长,纽扣不能掉、烫钻必须牢固等等,违反这些规定的惩罚力度是很强的。
2016年6月1日,童装强制性标准GB31701-2015正式实施,将童装安全技术分为A、B、C类,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强制标准对童装的材质、化学安全、机械安全以及配件等方面都有要求。江南布衣的童装多属于C类。
“但是,对风格方面,国家标准只有对宗教元素和恐怖恶心元素的限制,而对于性暗示、不良价值导向等没有严格规定。”不器认为,后者也应该加入监管范围。
被网友认为有问题的童装图案,大多来自西方艺术、宗教、漫画等,并非江南布衣设计师原创设计。例如最近一次被曝出的图案,实际上来自美国动画之父温瑟·麦凯于二十世纪早期创作的作品《小尼莫》。包括去年有一个涉嫌印第安人种族歧视的图案,也是来源自此作品。有美国网友表示,其中的几个故事是他们的童年阴影。
设计师庄泽曦认为,江南布衣在图案创作的过程中,改变了原色调,用画风曲解了作品的问题,把中性的或正面的故事扭曲成负面的,这才造成了“诡异”的效果。
虽然国标未能给出具体限制,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禁止制作传播含有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也禁止刊登含有该内容的广告。如果江南布衣涉嫌宣扬暴力乃至“儿童软色情”,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督促其下架相关广告和商品。
但是,《财经十一人》查找了几个不同省市监管局的《2021年童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报》,从检验项目、抽查结果和质量分析来看,监管范围确实聚焦于材料、物理配件等方面,没有看到对设计图案进行专门检验。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童装?
网友扒出的涉及宗教等的“诡异图案”里,最早能追溯到2017年-2018年,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水花。这些款式的童装能一直存在,既说明监管有问题,也说明其有一定的销量,否则早就会停产了。
小波是江南布衣的拥趸,她也在给孩子买了一些童装。小波告诉《财经十一人》,在图案问题引发讨论热潮之前,她并没有多想,“但舆论发酵之后,我把衣服拿出来仔细看,好像所有图案都不对了,有朋友说我矫枉过正。”由于孩子已经穿习惯,小波把衣服上她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用其他布贴掩盖了过去。
在资深童装设计师杨锦浓看来,江南布衣只是延续了一贯风格,只是这个风格不太适合儿童。“2017-18年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江南布衣的风格很有新意,它本身就是一个设计比较小众的品牌,也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但是,大人喜欢的款式,未必就适合小孩。杨锦浓的儿子五岁,给儿子买衣服的时候,她会采纳儿子的意见。“至少我周围同事的小孩没有喜欢样式怪异、有个性的衣服,他们更喜欢明亮、简洁的。”
“老板娘在设计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这些小年轻没有孩子,有些东西要向你们有孩子的同事问问,学学。’”不器回忆自己刚进suntomorrow做设计的经历,就她所知,这种做法和观念在童装界非常普遍。
童装设计师路杨告诉《财经十一人》,其实江南布衣这种童装风格,在国内其他品牌也有,例如朵氏、M.Latin,都是撞色、大图案,设计偏向西方油画风、艺术感,定位中高端。“只不过其他品牌的品味很‘正常’,没有爆出引人遐想的图案”
路演认为,童装潮流化的趋势越发明显,这种带点复古、跟历史艺术挂钩的设计,其实与很多成年人的审美契合,这也是当下流行的风格之一。“可以说江南布衣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卖童装,它吸引的是那批固有粉丝,而不是儿童。”
杨锦浓认为家长应该提高意识,但也无需过于紧张,“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其他方面,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
(责任编辑:百科)
-
11月18日,天津市公告第四批次集中供地24宗地块,土地面积共计5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88万平方米,起始总价共计99.624亿元,将于12月19日正式出让。从供地区域看,市区地块7宗、环城 ...[详细]
-
中新网7月31日电 据“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消息,经监测分析,2022年7月31日0时55分左右,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119.0°,北纬9.1°周边海域,绝大部 ...[详细]
-
近期,据财新消息,农行副行长崔勇已调任建行,出任党委委员职务,在经过必要的程序后,将任建行副行长。崔勇此番调任建行,将补足建行原副行长王浩辞职后的高管空缺。曾负责工行、农行对公条线相关工作7月11日, ...[详细]
-
来源:上观新闻7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其中一条剑指“大数据杀熟”,即经营者不得通过自动化决策实行不合理差别待遇。这条硬核条款并不是首创。盘点 ...[详细]
-
11月23日,从业协会获悉,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十年发布保理产业发展报告。根据《报告》,2021年,在经历 ...[详细]
-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由于主流手机厂商的快充标准还不兼容,目前行业正在积极推动统一的快速充电标准体系,而这不仅与手机品牌利益攸关,也与普通用户息息相关。日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电信终端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7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等联合发布了《文化蓝皮书:中国乡村文化发展报告2018-2021)》,该书也是我国第一部乡村文化蓝皮书。根据我国通行的范畴,“乡村文化建设”的 ...[详细]
-
外资为什么不断增持人民币资产在地缘政治冲突、美国加息等因素影响下,新兴市场正面临资金流出压力。此时,中国债券市场则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不断释放着吸引力。分析人士表示,短期来看,在美国加息压力下,资金往往 ...[详细]
-
138项标准涵盖生产全环节,北京首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样板建成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138项标准,涵盖蔬菜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追溯4方面14个关键环节。近日,由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蔬菜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的考核评估。这也是北京首 ...[详细]
-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31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警告3052家,罚款处罚283家,暂停功能或更新4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