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集团“激进”的双刃剑:持续亏损,月均交易大幅缩水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激进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带着零售品牌KKV、THE COLORIST、集团交易X11和KK馆,双大幅潮流零售商KK集团再闯港交所。刃剑
01
高速扩张可能埋下隐患
KK集团专注于潮流零售店的持续运营,零售店通过DTC模式提供商品。亏损KK集团国内运营主体为广东快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月均公司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收入:货品销售,缩水主要包括自有门店零售销售及向加盟店销售;基于销售的激进管理及咨询服务费。
可以想象,集团交易KK集团的双大幅业务模式对其运营管理门店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刃剑KK集团的持续门店数量扩张速度快。2019年,亏损公司的月均门店数量为211家,到了2021年,已是721家。到了2022年10月末,KK集团的门店网络似乎不再扩了,可仍有701家。
公司表示,通过关闭未能达致绩效评估标准或不再满足整体业务安排或不再享有店对店协同效应的门店,持续优化门店网络。自2022年10月31日起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KK集团开设了18家KKV门店及8家THE COLORIST门店,关闭了1家KKV门店、11家THE COLORIST门店及8家KK馆门店。
另一方面,在总体增长的门店数量背后,也许是公司日益剧增的运营压力。2019年至2022年10月末,公司的自有全资门店由46家增长至465家;而加盟店自2020年的424家已经降至145家。
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的一系列收购运作。当年10月,KK集团与十名独立第三方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收购股权,包括三个加盟商,分别向KK集团转让其三家合资企业的50%股权,及七名少数股东,向KK集团转让公司八家非全资子公司49%股权,使KK集团于上述11家公司的股权增加至100%。
由于收购上述三家合资企业,截至2022年10月31日,144家具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已转为全资门店,而且由于收购上述八家非全资子公司,截至同日,206家非全资门店已转为全资门店。根据KK集团披露,上述一系列收购在各情况下的对价介乎190万元至2.2亿元之间。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高速扩张门店的目的是为了短期内,显著提升业绩、满足IPO的标准,但是快速开店可能产生各门店的经营效率不同、甚至部分门店效率不高的情况,为之后财务数据出现波动埋下隐患,特别是全资自有更是可能一旦出现周转失灵就造成资金链断裂。
为了“持续升级及优化公司的门店网络布局”,KK集团成本不小。不过从公司的语气中,能看出其对自身门店运营的自信。公司表示,其门店一般:约两个月达到收支平衡点(即其每月收益至少等于其每月经营开支(包括已售出货品的成本、租金、员工及水电成本,以及折旧及摊销);约12至21个月达到投资回收点,定义为收回开设一家零售店产生的资本开支所需的平均时长。
听起来有些乐观,但一家门店的运营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繁多,又有什么样的生意能保本保盈利保收支平衡?KK集团也指出,门店达到收支平衡点或投资回收点所需的时间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门店的类型、规模、地点和开张时间、场地租赁和运营的费用、运营所在市场的经济和其他情况以及竞争。该时间会因应不同门店及随著时间推移而出现很大变化。一家门店有可能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才达到收支平衡点或投资回收点,或者根本无法达到。
投资回报是不确定的,但租金的开支确是实打实的。于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十个月,KK集团的租金开支等于使用权资产折旧;租赁负债利息及与自有门店、办公室和分销中心有关的其他租金开支之和,分别约4440万元、1.81亿元及4.15亿元及4.44亿元,增速明显。
无论旗下门店有多快回本,KK集团总体不盈利的问题也是事实。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64亿元、16.46亿元、35.24亿元及30.67亿元,同期净利润则为-5.15亿元、-20.17亿元、-56.81亿元以及1.8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7695.1万元、-1.72亿元、-3.04亿元以及-2.54亿元,总亏损超过8亿元。抛去融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亏损分别达到8857.4万元、1.43亿元、2.38亿元及1.6亿元。这自然与公司对门店网络的扩张有关。
沈萌认为,用大投入换取业绩快速增长只能满足短期的成长目标,但经营基础仍不稳定,所以这样的模式更多是瞄准上市,并不是改善业绩结构,因此很难实现经营的翻转。
02
单店月均交易量下滑
门店网络,是影响KK集团业绩的核心要素。公司整体的交易量也与门店数量息息相关。
分品牌来看,KKV门店的交易总次数由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42707549次增加至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46125464次。而这正是因为KKV门店网络的扩张。招股书数据显示,KKV门店数量由截至2021年10月31日的315家增至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366家。
X11也是如此。其门店数量门店数量由截至2021年10月31日的21家增加至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50家。这使X11X11门店的交易总次数由779859次增加至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1504070次。
不过另外两个板块却并没有呈现出交易总次数的增长。查阅招股书数据可以发现,THE COLORIST门店的交易总次数由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10214391次减少至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止十个月的7925278次。不同于将交易次数增长归功于门店数量,下滑的解释似乎理由更多些,公司表示应对COVID-19或其变种病毒于2022年首十个月再现而实施全市的封锁措施、严格的隔离政策、禁足令及佩戴口罩规定,导致客流量减少,营业时间缩短及临时关闭门店,以及THE COLORIST门店的数量由截至2021年10月31日的247家减少至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210家。
同样出现大幅下滑的还有KK馆门店,其交易总次数由7245152次减少至4670285次,主要是由于KK馆门店的数量由98家减少至75家。
要想了解KK集团旗下门店网络,宏观的总店数及总交易次数数据或许还不够。单店月均交易单量能更好的理解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营状况。
仅对比2022年前十个月,KKV单店月均交易单量由2021年同期的16521单减少至13122单;THE COLORIST单店月均交易单量由4292单减少至3461单,而在2019年,这一数据是14790单;X11由6239单降至3539单;KK馆由6617单降至5307单。公司将其归因于相关城市实施隔离政策导致多家门店自2022年初暂时暂停营业。
进入到2023年,新形势下的KK集团门店网络又有什么新的变化?KK集团又何时能实现稳定的盈利?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显示,2022年5月20日,KK集团因商务违法行为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0万元;2020年10月12日,KK集团也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发现问题;2019年3月12日及2021年2月8日,KK集团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强制执行9524元与4481元。(港湾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热点)
-
中新网11月21日电 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21日消息,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2022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随着企业逐步复产复工,2021年北京市各行业薪酬水平 ...[详细]
-
澳航恢复全球最长直飞航班计划,订购12架空客A350-1000飞机
澳洲航空周一宣布,将恢复开通从悉尼直飞纽约和伦敦航班的计划,并从订购12架A350-1000飞机用于这一全球最长直飞航线。澳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商业服务将于2025年底从悉尼开始。澳航原本计划在202 ...[详细]
-
英国石油盘前涨4.47% 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62.5亿美元 大超预期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加拿大皇家空军RCAF)当地时间5月1日证实,此前一天在安大略省斯奥克斯·卢考特Sioux Lookout)东南部的一次飞机坠机事故中,有4人丧生。据加拿大的特伦顿联合救援协调中心消息,救援人员4月3 ...[详细]
-
当哈里发体育场的看台上响起英格兰球迷“HEY JUDE”的歌声,“三狮军团”以6比2的大胜开启卡塔尔世界杯之旅。19岁的祖德·贝林厄姆不仅攻入个人英格兰成年队首球,还成为世界杯历史上首位进球的00后球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5月3日晚间消息,据报道,在一封感谢当地政府让TSLA.O)上海工厂恢复运行的信中,特斯拉证实了扩建上海工厂的计划。特斯拉计划在浦东新区临港现有的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造一个新工厂。 ...[详细]
-
文 | 马路天使 TST,以爱为名的猎杀。截至发稿日前,TST庭秘密App仍可正常使用,在淘宝上,不少代理仍在直播带货。只不过,一位代理在TST“工厂”直播发货的时候,眼里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评论区里 ...[详细]
-
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超3倍 券商称三大因素或将进一步提振二季度业绩
财联社5月3日讯编辑,魏齐)股份港股公告,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06042辆,上年同期为25662辆,同比增长313.22%;前4月累计销量392371辆,同比增长387.94%。燃油汽车4月均无产量、 ...[详细]
-
据悉,2022年11月18日,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基金”)发布公告,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康资产”)旗下公募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自即日起变更为泰康基金。本次公告意味着泰康资 ...[详细]
-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相继发声,透露下一步宏观政策动向。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