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2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政策利率调整概况、动因及其启示
闲斋自说
近一年多来,全球启示随着全球通胀飙升,主经政策各国央行正争先恐后加息。济体及其具体情况如何?央行动因何在?有何启示?本文基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刊发的一篇文章中的数据,对此略作分析。利率
一、调整动因整体情况
整体上,概况可以看出,全球启示在新冠肺炎爆发的主经政策2020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下调政策利率。济体及在2021年,央行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整体保持不变,利率但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开始显著加息。调整动因在2022年,概况发达经济体普遍显著加息,全球启示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加息规模更加显著。
二、动因分析
2020年,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降低政策利率,核心是为了支撑疫情下经济的正常运转,维持金融市场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欧盟作为最大经济体,最为典型。表面上看,在2020年,美国政策利率下调1.5%,欧盟政策利率没有变化。但实际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下调1.5%后,其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经降至0-0.25%,是接近于零的水平,基本与欧盟水平相同。通过将政策利率维持在近乎相等的水平,有助于维持美欧相对于彼此的汇率,并减少汇率波动对各自金融市场以及更广泛经济的不利影响。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市场经济体政策利率的降幅更为显著。但事实上,由于疫情前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已经显著低于新兴市场经济体,因此,在2020年降息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政策利率仍然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这也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避免本币过度贬值以及资本外流而采取的惯常手段。
2021年,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全球经济逐渐反弹,但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疫情不确定性高悬。在此背景下,为了防止货币政策突然紧缩,扰乱经济的脆弱复苏,以美联储以及欧洲央行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央行一再重申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坚持“宁可通胀也不允许通缩”的货币政策基调。因此,在整个2021年,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利率整体保持不变,即继续维持疫情下“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在2021年的明显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复苏路径更加坎坷,奥密克戎变种以及高企的政府及私人债务,使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前景黯淡,货币明显贬值,在此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被动加息。
进入到2022年,伴随疫情的进一步控制,加上此前发达经济体“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慷慨”的新冠肺炎财政支持计划的刺激,发达经济体经济进一步“复苏”。但由于全球供应链瓶颈依然受到新冠肺炎冲击以及疫情下消费重点从服务转向耐用商品,使得发达经济体通胀明显上升。自二月份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以美西方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对俄罗斯实施了系统的经济金融制裁,作为全球能源、粮食、化肥等重要出口国的俄罗斯,也有针对性地对美西方实施了全面的经济金融反制裁。二者直接加剧了全球主要商品的价格水平,并对全球供应链、全球经济前景以及地缘政治安全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推高了整体通胀规模。在此背景下,美西方特别是美国、欧盟通胀飙升,达到近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为抑制通胀,以美欧为代表的的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显著加息。同时,在加息的过程中,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加息幅度有一定的协调性,即避免单个主要发达经济体过于显著加息,从而给其它发达经济体货币以及双边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与之相对应,面对发达经济体的普遍加息,为避免本币进一步贬值以及资本外流,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普遍进一步被动加息,以尽力维持本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但在所有经济体中,中国的政策利率调整具有一定独特性。首先,在2020年,中国并未显著下调政策利率,全年仅下调0.3个百分点。其次,在2021年,在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明显加息的情况下,中国政策利率整体保持稳定(实际下调了0.05个百分点)。再次,在2022年,在全球几乎所有经济体普遍加息的背景下,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降息的经济体,降息0.15个百分点。整体上看,自2020年至2022年,中国央行整体分三次缓步降息0.5个百分点。相较于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在此三年间的急降急升以及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21以及2022年受发达经济体加息压力而被迫大幅度加息,中国的政策利率调整体现了自身的独立性,其本质上来源中国经济在规模和质量上的整体韧性。但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角度而言,也与中国央行并不完全依赖降息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也就是说,美欧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其货币政策工具箱的构成,与中国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使得彼此在实现各自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时有不同的政策手段。客观上,在货币政策工具上,美欧比中国更依赖政策利率调整。
三、启示
一是货币政策空间本质上取决于一个经济体的整体经济金融实力,经济韧性越强,货币政策的试错、容错以及纠错能力就越强,美联储是其中的典型。二是美西方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协调一致性,这种协调一致性有助于减少单边货币政策调整对其它经济体的负面溢出效应,充分说明货币政策协调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三是政策利率是货币政策工具的一种,不同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对其依赖程度存在差异,不能通过单纯对比这一单一数据来评价不同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水平。四是中国政策利率的调整路径在所有经济体中所呈现的独特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整体韧性,也说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要着眼于实现中长期目标,既不应当为短期目标所左右,也不应当为外部环境的波动而裹挟。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讲师,经济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时尚)
-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徐佩玉)2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两期人民币央行票据,其中3个月期央行票据100亿元,1年期央行票据15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09%和2. ...[详细]
-
程伟雄:起订量极少的作坊式生产供应链铸就了SHEIN“神话”
4月7日每经快讯,近日,据报道,快时尚跨境电商平台SHEIN正在秘密筹集新一轮至少10亿美元的融资,且该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将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S ...[详细]
-
如果简单追溯虚拟偶像的历史,可以发现其源于日本御宅文化,属于一种“养成系”青年亚文化。伴随日本泡沫经济,日本青年在漫画、动画、游戏中自娱与逃遁,于是形成了“御宅文化”,虚拟偶像逐渐成为青年的精神寄托。 ...[详细]
-
华力创通4月7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研发的BDS-2120型北斗定位追踪设备获得了民航局颁发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简称“CTSOA证书”),该设备通过了民航局的E级适航认证审查,标志着公司自主研 ...[详细]
-
9月1日下午,成都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会上,成都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通报:截至8月31日24时,该市“8 ...[详细]
-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人均预期寿命77.3岁……70年爱国卫生运动成效如何,这场发布会告诉你答案
每经记者 李彪 实习记者 李宣璋 北京摄影报道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70年来,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历久弥新,成效显著。”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 ...[详细]
-
一颗猕猴桃的升级之旅: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生效实施,未来撬动农贸产品产业新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4月7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将进一步扩大中新在自贸协定项下市场开放,并提升有关规则水平。当天下午,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及经贸合作座谈会 ...[详细]
-
4月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02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今日新增感染者中,2例为到店顾客,在店内购物时未佩戴口罩,请大家继续坚 ...[详细]
-
不再只是“世界工厂”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尽管中国队未能走上赛场,但从裁判、大熊猫、赞助商、场馆到各种“中国制造”……令人连连感叹 “中国除了中国队没去其他都去了”。如此高的“含中量”,也让外界关注到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谭宵寒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中,刘强东看起来是最不会选择退居幕后那一个。“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京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