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跌落,“果链”入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陶力
编辑/林虹 卢陶然
唇亡齿寒,果链在苹果产业链几乎是苹果跌落不被动摇的真理。
“目前了解到的入冬情况,苹果对供应链的果链砍单主要集中在耳机、手表和PC上,苹果跌落对于手机还好。入冬”1月4日,果链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苹果跌落
PC出货量的入冬持续下跌,也是果链苹果及其产业链承压的重要原因。1月3日,苹果跌落苹果公司股价开盘即跌,入冬收盘时跌幅为3.74%,果链市值跌破2万亿美元。苹果跌落据媒体报道,入冬苹果以需求减弱为由,通知了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供应商,今年第一季度减少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设备元器件的生产。
这是苹果公司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2万亿美元。苹果概念股在1月4日也同样遇挫,立讯精密跌停,收盘价为28.37元/股,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科技、东山精密分别下跌4.10%、10.11%、9.36%。
行业内对于供需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东山精密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核心客户订单稳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拨打舜宇光学科技的投资者关系联系电话,则一直无人接听。
整个产业链不得不寻找新的场景,从而弥补消费电子端的低迷。
郭天翔认为,市场的低迷,供应链受到的震动相对会更明显一些。供应链公司需要继续加强与厂商的深度合作,不断投入到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上,打造出具备差异化、可以引发消费者换机动力的新产品。另外,供应链公司也可以加强与消费电子产品以外的市场合作,比如新能源车等,扩大业务面,以弥补一些消费电子市场低迷带来的损失。
砍单带崩产业链
即使是苹果,在面临大的行情衰退时也有心无力。根据IDC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为3.02亿台,同比下降9.7%,这是全球手机销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滑,主要因为全球需求疲软、成本上升以及通胀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
进入2023年,这一现象短期也不乐观。
苹果目前的主推机型为iPhone14,该机型配备A15仿生芯片,拥有16核神经网络引擎,同时还有1200W像素后置双摄。但是,在最核心的芯片、屏幕等硬件参数上,与iPhone13Pro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升,而受欢迎的iPhone14Pro则长期处于供货不足的尴尬局面。
尤其是在传统的双十一、圣诞节、春节等消费旺季,缺货也令其销量受到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2年12月初,用户在天猫、京东等渠道下单购买iPhone14Pro,等待时间超过一个月,这也严重影响到了用户体验。
一叶知秋。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预计,下修2022年第四季度iPhone出货量约20%至7000万到7500万台。他认为,苹果去年第四季的营收和每股获利存在下行风险,当季iPhone营收可能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20%-30%,甚至更多。
受到苹果砍单影响,首当其冲的莫过于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以东山精密为例,该公司业务涵盖电子电路、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等领域,公开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山精密电子电路产品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60%。而在2021年,来自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占立讯精密年度销售额比例超过74%。
郭天翔告诉记者,虽然iPhone 14市场表现低于预期,特别是iPhone14 Plus已经在去年砍单,但是PRO系列的需求还不错,导致整体苹果手机出货量还不会太差。
另外,由于疫情导致去年11月郑州富士康的产能不足,使得去年Q4苹果的出货量已经低于预期,部分出货延迟到今年,所以手机面临的压力相比其它产品线相对小一点。
在PC端,苹果也面临压力。
Gartner初步统计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总计6800万台,较2021年第三季度下降19.5%。这是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该市场出现的最大下降。
Gartner研究总监Mikako Kitagawa表示,虽然供应链中断问题终于有所缓解,但由于消费者和企业市场对PC的需求疲软,该市场目前正面临着高库存这一主要问题。许多消费者在过去两年已经购买了新的PC,因此尽管有大规模的促销和降价,返校季的销售结果仍因为缺乏需求而差强人意。在企业市场,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也令企业在IT支出方面更加谨慎。
保守的赛道
2022年一整年延续的手机市场低迷状态,目前看2023年很难会有反弹。各厂商对于预期目标也一改过去两年的激进,纷纷转为较保守的运营策略,控制库存。而苹果的保守砍单,或许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
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连续三个季度营收下滑后,小米在2022年12月底开始启动裁员。有小米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年底裁员的事情确实有,但都履行合法合规的流程。补偿政策为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按照双倍金额折算,实际优化人员数量不到整体的10%。
裁员背后,是市场的寒气在侵入小米。去年三季度,小米营收同比下降9.7%至704.74亿元,净亏损为14.74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7.88亿元。而具体到业务层面,小米的各项业务收入均在收缩,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1%至425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同比下降9%至191亿元。尤其是作为小米的核心收入来源,智能手机正面临市场需求减弱的挑战。
近几年来,手机性能过剩,新品创新不足,而软件方面未出现新的“杀手级”应用,导致消费者缺乏换机动能。
在IDC分析看来,疫情影响持续,经济环境和消费者信心需要更长时间恢复。上半年库存压力依然存在。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9%,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
短期内,智能手机发展难有大的创新突破。但是厂商会加强与供应链深度合作,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尽可能吸引消费者。此外,在一些细分领域和新的场景,也是供应商们面临的新机会。
“供应链价格继续下降,有望推动部分技术使用渗透率提升。比如8GB+256GB将成为消费者选择安卓手机起步配置。曲面屏在中低端产品上开始广泛使用,OLED屏幕渗透率继续增长。更多低端产品开始支持5G,5G份额继续提升。”郭天翔进一步分析认为,手机影像体验提升依然是各厂商的发力重点。而安卓手机延续“高端化”发展路线,加大旗舰机型投入,苹果产品线也会继续提升价格。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由于苹果砍单波及产品线的扩大,受影响的供应链公司也在增加。立讯精密、云海金属、鼎阳科技等公司股价也均在4日大跌,它们曾经与苹果一起经历了荣光,也不得不面临黯淡。
郭天翔判断,高端手机市场相对受影响较小,各安卓厂商都会继续各自的高端化路线,并且主要厂商基本都形成了折叠屏+直板机的双旗舰战略,所以安卓手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还是会进一步增长的。当然安卓手机的高端化,目前来看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时间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建设。所以,短期内苹果在高端市场还是会保持绝对优势。
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他们的信心并不多了。除苹果市值大跌外,美国其他科技巨头市值同样大幅蒸发。亚马逊和Meta股价在过去一年间分别下跌约50%和63%,苹果股价同期下跌大约31%。看来,在持续创新和突破瓶颈这条路上,科技巨头们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探索)
-
美国最大港口经历13年来最安静的10月:集装箱吞吐量为何暴跌25%
美国西海岸贸易门户之一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罗卡GeneSeroka)将刚刚过去的10月,称为自2009年以来“最安静的10月”。美国西海岸的两大门户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近期先后发布了10月数 ...[详细]
-
HYGIEIA GROUP将于11月3日派发2021年末期股息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中新网9月16日电 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6日,卢甘斯克总检察长办公室大楼发生爆炸,总检察长及其副手在爆炸中身亡。图片来源:俄新社报道截图。俄新社援引卢甘斯克地区官员消息称,16日中午时分,卢甘斯克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月线四连阳的农林牧渔板块进入9月以来出现一定调整态势。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不少机构继续看好农业相关板块后市。就具体配置方向而言,生猪及禽 ...[详细]
-
但斌已与林园合力“布局”!建仓了基建,“弯腰捡钱”机会出现?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受到利好政策刺激,地产产业链近期连续走强,而在一些产业链个股的背后,就有但斌“布局”其中……在近期风格不断切换的市场当中,“弯腰捡钱”的机会—— ...[详细]
-
“聚氨酯是亨斯迈的主要业务,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过技术突破,协助下游产业实现降碳是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方向”,9月15日,亨斯迈亚太区战略市场部总监李涛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 ...[详细]
-
转自:北京商报作为中植系旗下上市公司,002289)近年来经营业绩可谓惨淡,2016年以来先后四次筹划重组,却接连折戟。9月13日晚间,宇顺电子披露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收购深圳前海首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详细]
-
当地时间9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表示,如果16日全美铁路员工进入罢工状态,将对全国范围内的货物运输造成“重大阻碍”。同时她表示,“进入冬季,欧洲的能源价格飙升, ...[详细]
-
韩国“Pressian”新闻网站8月30日文章,原题:西方妖魔化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危及世界 目前,世界正在核战争灾难的边缘,而这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西方政治领袖们对全球冲突的原因不坦诚。西方领导人和媒体一直 ...[详细]
-
化学和制药行业是德国第三大支柱产业。德国化学工业协会称,由于在生产塑料、药品和化肥等产品过程中,需要用天然气作燃料或原材料,化学和制药行业是德国消费天然气最多的行业之一,消耗量占全国所有可用天然气的1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