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均GDP五年涨四成,继续领跑全国!
原标题:北京人均GDP五年涨四成,北京继续领跑全国!人均
(制图/郝文华)5年来,涨成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继续昨天,领跑市统计局发布《奋楫笃行谋发展 步履铿锵向未来——2017—2021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全国数据显示,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突破3万亿元,人均2021年超过4万亿元,涨成从3万亿跃上4万亿“台阶”仅用3年。继续北京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领跑2021年超过2.8万美元,全国几年间增长40%,北京继续居全国省级地区首位。人均
数字经济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
过去5年,涨成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北京圆满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精心筹办和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力推动首都发展。
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北京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实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从经济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产业高端化特征更加明显,数字经济比重由2017年的36.3%提高至2021年的40.4%,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均在1/4左右(二者有交叉),文化产业成长壮大,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稳居全国第一。
首都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数据显示,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6.44%,比2016年提高0.9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R D经费比重为16%,提高1.8个百分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25.4%,成为国家原始创新的核心力量。
全市经济发展效率明显提升,能效水平稳居全国省级地区前列。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6762.1万吨标准煤,比2016年减少154.6万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万元GDP能耗0.21吨标准煤,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全市常住人口减少6.8万人
以区域功能定位为指引,北京积极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聚焦重点示范园区和优势产业,强化高端功能集聚,新空间格局加快构建。
核心区强化政务、文化功能,2021年末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重由9.7%下降到8.3%,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较2018年高点下降10.9%。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占比下降7.5个百分点,区域集中了全市9成以上的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GDP占全市的比重超7成。“多点”区域制造业链条较为完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超4成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超5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在这里产生。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逐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由2016年的2.8%提升至3%,常住人口占比由6.6%提升至8.4%。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各区森林覆盖率均在48%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保持在10亿元以上。
重点功能区呈现集聚效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高端产业功能区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2021年实现增加值2.2万亿元,占全市GDP的53.6%,比2016年提高5.3个百分点。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深入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871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644个,集中疏解任务基本完成。常住人口自2017年以来逐年减少,2021年末为2188.6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6.8万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5.4%
5年来,本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数据显示,2021年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 粒物(PM2.5)、可吸入 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较2016年下降70%、45.8%、54.8%和40.2%,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被纳入联合国环境署“实践案例”。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42.3%提高至2021年的44.6%,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8%。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2021年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783公里,市郊铁路开行近400公里,分别比2016年增加36.4%和3倍;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由2016年的71%提高至2021年的74%。
北京教育、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全国领先。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占比15.9%,较2016年提高2.1个百分点。本市率先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比2016年末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居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8年超过6万元,2021年达到75002元,2017至2021年年均实际增速为5.4%,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3%,快于城镇居民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人均消费支出由2016年的35416元增加到2021年的43630元,其中服务性消费占比自2016年以来超过一半,2021年为57.1%。
(责任编辑:热点)
-
重磅!降准要来!国常会部署六项新任务,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政策工具,巩固经济回稳向上!
11月23日,据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向地方派出督导工作组,促前期已出台政策措施切实 ...[详细]
-
综合路透社、《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地时间27日,因薪酬纠纷,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员举行为期一天的罢工活动,导致1000多个航班被取消,约134000名乘客不得不改变出行计划或完全取消行程。德国服务 ...[详细]
-
在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过程中,准确核算住房服务业增加值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既有利于精准评估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其阶段性变化,也便于在同一尺度下进行国际比较并汲取有益的转型经验。长期以来,采 ...[详细]
-
“最具价值的商业模式”遭到质疑。作者 | 娃娃编辑 | 小白在7月26日美股开盘前后时段,做空机构Blue Orca下称“BO”)发布了关于名创优品MNSO.US、09896.HK)的做空报告,导致名 ...[详细]
-
招商证券再破“A股魔咒”,张静静提出全球破局看中国经济与美国货币政策,张夏建议布局“新时代五朵金花”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行至年末,多份2023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于11月开始集中发布,各家券商的2023年年度策略会也在陆续召开。身为A股“魔咒”之一,招商证券策略会自是 ...[详细]
-
专访标普全球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前瞻指引时代“谢幕”?就业数据成最关键变量
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关键变量是就业数据。“我们已经告知所有的客户,目前最需要关注的关键变量是就业数据。”标普全球评级首席经济学家保罗·格林Paul Gruenwald)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此表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控股子公司高炉复产柳钢股份601003)7月27日晚间公告,目前控股子公司广西钢铁防城港基地1号高炉系统改造事项已实施完毕,已具备正常生产条件 ...[详细]
-
水泥行业半年报预披露:南方企业降幅大于北方,供需拐点或在8月出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井然 武汉报道随着上市公司中报预披露的出炉,上半年水泥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揭晓。水泥行业指数成份显示,已有11家水泥上市企业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3家业绩预 ...[详细]
-
转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9月1日,截至21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受权发布信息:2人被查,7人被处分,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审查调查·北京市昌平区总工会原党组书记、主席郝和接受审查 ...[详细]
-
个人最高可领2000元补贴!海南启动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工作
来源:海南发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启动2022年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工作,运营服务补贴最高可申领3万元,个人最高可申领2000元充电费用补贴。资金 ...[详细]